【獨家重磅】“一帶一路”沿線主要產茶國發(fā)展報告(上)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獨家重磅】“一帶一路”沿線主要產茶國發(fā)展報告(上)


我國是茶的故鄉(xiāng),也是茶文化的發(fā)源地。早在5000年前,中國人就已經開始利用茶葉,同時,茶葉作為古絲綢之路的標志性產品,自古以來都是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與合作的橋梁紐帶。

如今隨著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縮寫B(tài)&R)倡議的提出和不斷發(fā)展,茶葉這個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符號定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尤其是當前,茶葉是“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的農業(yè)支柱產業(yè)和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

目前,“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沿線國家共有65個,其中茶葉產量超過7.8萬噸(注:2017國際茶委會數據)的國家就有七個,分別是中國、印度、斯里蘭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亞、孟加拉。



一、“一帶一路”沿線七大產茶國在世界茶產業(yè)地位

據國際茶委會數據顯示,2017年這七個國家的茶葉種植面積為423萬公頃,占世界茶葉總面積的86.7%,其中中國和印度的茶葉種植面積分別占62.6%12.1%。

2017年,七國的茶葉產量為488萬噸 ,占到了世界茶葉總產量的84%;出口量占到了全球出口總量的60.54%;中國、印度、斯里蘭卡、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亞、孟加拉的茶葉產量分別為260.90、132.18、30.77、25.54、17.50、13.40、7.89萬噸

據國際茶委會統(tǒng)計,2017年七國的茶葉存儲總量達到370余萬噸,占到全球茶葉存量的近95%。

本報告主要就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四國的茶產業(yè)情況進行介紹,讓大家更清楚直觀地了解這些國家的茶產業(yè)現狀。


二、2017年度印度、斯里蘭卡、越南、印尼四國茶產業(yè)概況

印度

印度位于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于熱帶季風氣候。茶葉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全國22個邦均生產茶。其中,阿薩姆是印度最大茶區(qū),產量約占全印總產量的50%以上。印度許多茶葉質量優(yōu)良而穩(wěn)定,大吉嶺茶作為印度優(yōu)質茶更是享譽世界。

印度茶葉的種植水平較高,大茶場均有自己培育的新品種,一般采用枝條扦插的方式。印度茶樹種植單產高,以生產紅茶為主,同時,產有少量白茶與烏龍茶,目前在加工工藝上與中國還有較大差距。

印度茶企產品必須通過相關茶葉品質認證機構的認證才能注冊并形成品牌。同時,當地還實施政府撥款的方式建立學科齊全的茶葉生物、化學科研院所,為茶樹品種改良,精制茶葉技術創(chuàng)新提供嚴謹的科學依據。

印度茶葉貿易的主要方式是拍賣,沒有類似中國的大型茶葉集貿市場或茶葉批發(fā)市場。19世紀中葉以后,印度就陸續(xù)設立了幾個產地茶葉拍賣中心,現已增加到7個――加爾各答、古瓦哈蒂、斯里古里、柯欽、古諾爾、科因巴托爾、姆利則。印度政府規(guī)定,75%左右的茶園所產茶葉必須通過拍賣進入市場。印度茶葉出口通過拍賣的比重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已高達85%左右。但現在也有所變化,印度的茶葉法重新修訂后,允許一部分茶葉可以不用在拍賣市場進行交易。

1

2017印度茶業(yè)生產基本情況

全球茶園面積——489萬公頃,印度茶園面積59萬公頃,占比12% ,位于第二位。

全球產茶量——581.16萬噸,印度茶葉產量132.18萬噸,占比22.7%,位于第二位。

全球茶出口量——179萬噸,印度出口量為24.7萬噸,占比14%,位于第四位。

2

1950年以來印度茶產量、出口量以及國內留存量

根據上表不難看出,印度茶葉的出口量一直保持緩慢增長,而國內茶產量在21世紀以來一直高速增長,國內消費的增速遠遠比不上產量的增速,所以印度當前的茶葉存量與我國類似,庫存量都處在較高位,去庫存壓力較大。

3

印度過去五年分茶類產量(百萬公斤)

由上圖可以看出印度生產的茶葉以CTC為主,近年的占比基本穩(wěn)定在90%,而傳統(tǒng)紅茶和綠茶的產量則較少,只占不到10%,這與印度國內飲茶的習慣有較大關系。

4

過去五年印度茶葉出口量、額

由上表可以看出近年來印度茶葉出口量在穩(wěn)步提升,即便2017年國內遭受了罷工潮的影響,大吉嶺地區(qū)茶葉減產,整體茶葉出口量仍保持了增長的勢頭。印度茶葉的出口占到世界的12%左右,較為穩(wěn)定。從出口均價來看,印度茶葉的出口均價并沒有隨著出口量的提升而上升,反而有小幅度下降,這也是印度茶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努力提升茶葉出口的質量,提升出口的附加值。

5

小種植者貢獻穩(wěn)定

根據2017年印度茶葉協(xié)會數據,小種植者的總產量為62.02 萬噸,占總產量的46.9%。

2017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未來幾年,小種植者產量將在印度的茶葉生產中發(fā)揮關鍵作用,因為大種植園的生產正因茶樹的老化和生產力低下逐漸停滯不前。

6

茶產業(yè)就業(yè)情況

印度茶產業(yè)直接就業(yè)人口達113萬;其中,女性就業(yè)者占56% ;工人家屬達到190萬;間接就業(yè)(與茶葉生產相關的活動,包括倉儲、運輸、農場和工廠之間供應鏈和茶葉機械制造維護等)約為直接就業(yè)的三倍。因此,當前,在印度有超過400萬人依靠茶葉謀生

7

當前印度茶行業(yè)面臨的挑戰(zhàn)

(1)產量年均增長5%,增速過快;在奈瓦沙舉行的第二十二屆會議表明,產量5%的增長速度將導致價格在10年內下降40%;此外茶區(qū)面積正在擴大,影響到環(huán)境與生物多樣性,占用耕地對糧食安全構成了威脅。

(2)大種植園和小種植者兩種生產方式能效比截然不同,大種植園的生產力停滯不前。

(3)茶葉價格停滯,長期維持在較低水平,無法滿足生產成本的增加、由于勞動力短缺與罷工導致的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以及病蟲害防治成本的上升。

(4)科技的開發(fā)速度難以滿足新的需求。

(5)消費者對產品附加價值、產品和市場多樣化的需求提升,對行業(yè)提出更高要求。

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是印度洋上的一顆明珠,舊稱錫蘭,位于印度洋海上,這個島國,面積僅6萬5千多平方公里,以多樣的文化和風景聞名,從低至海平面到海拔2400米,自然風景和氣候也是變化多樣。這些特點鮮明的農業(yè)氣候孕育出了各種優(yōu)質茶葉。斯里蘭卡是世界主要紅茶生產國,是世界四大紅茶(祁門紅茶、阿薩姆紅茶、大吉嶺紅茶和錫蘭紅茶)之一——錫蘭紅茶的產地,種植歷史已有近200年。

斯里蘭卡的茶業(yè)管理與印度有所不同。斯里蘭卡茶葉除了實施拍賣交易外還十分注重集中塑造品牌和品牌的管理,如“錫蘭”紅茶品牌。據悉,不經過錫蘭商會認證的茶葉是不能進入交易市場的,更不能使用“錫蘭”商標。在國際茶葉市場上,“錫蘭”紅茶已經成為國際著名的四大品牌紅茶之一。斯里蘭卡茶產業(yè)發(fā)展一方面得益于與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多年殖民地情節(jié)和英語優(yōu)勢,使斯里蘭卡在茶葉向西方國家推廣上占據優(yōu)勢;另一方面,政府高度重視打造茶葉的高附加值。

斯里蘭卡每年生產約30萬噸茶葉,茶的種植基地僅限于島國的中央高地和南部低地,茶葉按生長的海拔高度不同而分為三類,即高地茶、中段茶和低地茶。錫蘭紅茶的6個產區(qū)包括烏瓦UVA、烏達普沙拉瓦Uda Pussellawa、努瓦納艾利Nuwara Eliya 、盧哈納Ruhuna、坎迪Kandy、迪不拉Dimbula 等,各產地因海拔高度、氣溫、濕度的不同,均有不同特色。

1

2017斯里蘭卡茶葉產量

2017年斯里蘭卡茶葉種植面積達到20.3萬公頃,與2016年基本持平。近年來,斯里蘭卡的茶葉產量一直維持在30萬噸上下。2013年,斯里蘭卡茶葉產量為近十年來最高的34萬噸,2017年為30.8萬噸,比2016年略有上升,僅次于中國、印度和肯尼亞。

斯里蘭卡茶葉以出口為主,絕大多數茶葉都用于外貿出口。2017年斯里蘭卡茶葉出口量為27.82萬噸,位居世界第三,僅次于肯尼亞和中國,其茶葉出口總量占斯里蘭卡茶葉產量的90.3%;出口額為14.6億美元,僅次于中國,居世界第二位。

2017年出口的主要國家是土耳其3.78萬噸,伊拉克3.49萬噸,俄羅斯3.24萬噸,伊朗2.7萬噸。上述4個國家和地區(qū)占到2017年斯里蘭卡出口總量的近48%。

斯里蘭卡茶葉出口類型主要包括:大包裝茶、小包裝茶、袋泡茶及其他茶類。為了增強其茶葉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大包裝茶出口量逐年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斯里蘭卡不賣原料茶,而注重茶葉的深加工和品牌塑造,在種植、生產和拼配、包裝、營銷等環(huán)節(jié)做到了精細化管理,形成了150多種不同口味,適應不同國際市場的紅茶產品,所以斯里蘭卡茶葉的出口價格相較于其它國家要高得多。

3

斯里蘭卡小種植者(The Small Holding)

小農戶經營的茶園面積規(guī)模較小,一般在50英畝(1英畝≈0.405hm。)以下,且沒有自己的加工設備,他們將鮮葉交給茶葉加工廠,再由加工廠將茶葉通過拍賣市場銷售或直接銷售。

小種植者經濟在斯里蘭卡茶葉經濟中起了重要作用,小種植者經營的茶園面積約13萬hm2,占全國的55%,而其產量占比卻是全國產量的70%多,可見小農戶的效率高于其他組織。

4

斯里蘭卡茶產業(yè)當前面臨的問題

(1)茶葉工人移民,勞動力流失。

(2)勞動生產率低和極高的生產成本之間的矛盾。

(3)低利潤率,不再持續(xù)增長的茶葉價格。

(4)全球市場中,品牌地位受到競爭。

(5)最新生產技術的采用更新速度緩慢。

作者

梁曉,男,漢族,1994年10月生,山西太原人。2017年5月參加工作,就職于中國茶葉流通協(xié)會信息宣傳部。